市县热点当前位置:焦点资讯甘肃网 > 市县热点
稳粮保供优结构 平川区奏响农业振兴强音
发布时间:2025-07-18  来源:平川融媒
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。平川区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,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,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,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优化种植布局、强化技术支撑,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、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也为实现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。



盛夏时节,走进平川区西格拉滩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。一千亩藜麦连缀成海,翠绿的茎秆挺拔向上,叶片泛着健康碧绿的光泽,在骄阳下随风轻舞,透着蓬勃的生长势头。


平川区黄峤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耀旭:“今年我镇在西格拉滩高海拔地区试种藜麦1000亩,采用水肥一体化耕种、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,种植密度由原来的每亩8000株增加到12000株,亩产有望达到300公斤。目前来看,藜麦长势良好。如果试种成功,明年我镇将在此区域大力推广藜麦种植规模,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,农民增收。”


与西格拉滩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,宝积镇小川村的种植,正以科技赋能的方式,重塑着农业生产的“打开方式”。


平川区瑞亨丰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 乃国亨:“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、大豆玉米分带控水施肥、病虫害绿色防控、无人机统防统治等措施,实现了精细化的田间管理,使得今年粮食长势良好。”


阳光下,大豆植株挺拔茁壮,玉米叶片舒展摇曳,两种作物疏密有致、长势旺盛,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绿浪,铺展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画卷,既展现着间作套种的科学布局,也预示着秋日的丰收希望。


平川区瑞亨丰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乃国亨:“2025年,我合作社种植粮食作物3000余亩,其中,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1500亩,净作玉米面积1500亩,小麦200亩。在种植时,通过缩小带幅,减小株距,实现了密植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。”


西格拉滩的试点突破、小川村的智慧探索,只是平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缩影。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,平川区正由点及面,稳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从“点上出彩”向“全域开花”纵深拓展,绘就农业产业发展的崭新图景。


平川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秦启儒:“为了促进我区农业产能提升,持续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结合丰产方建办和粮油单产提升工作,2025年,我们在沿黄及井灌区,落实了小麦、玉米、菊芋、西甜瓜、高原夏菜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;在西格拉滩水肥一体化种植区,落实了玉米、藜麦、食葵、马铃薯、西瓜、枸杞、小茴香等作物的种植;在旱作农业种植区,落实了玉米、马铃薯、藜麦、荞麦、豆类及油料等作物的种植。通过强化技术集成创新、引进高产多抗优质品种、配套“四良”融合,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,推动实现粮油大面积均衡增产。”


产业结构调整不是“非此即彼”的选择题,而是“提质增效”的必答题。平川区始终坚持稳粮保供与结构优化并重,在确保粮油播种面积稳定的前提下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以产业兴旺夯实乡村振兴根基。平川区将继续深化各项产能提升措施,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,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,也让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、成色更亮。

上一篇: 没有了
下一篇: 没有了
  • 15682827113
Copyright  ©  2023-2025 All Rights Reserved 版权所有: 沈阳荣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  辽ICP备2024028110号-3  技术支持:甘肃启航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辽B2-20240703  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:辽网文(2024)2654-414号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:(辽)字第0206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