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指南当前位置:焦点资讯甘肃网 > 旅游指南
假如,诗仙与诗圣齐聚甘肃参加丝路文旅新媒体共创!谁最能代言甘肃?
发布时间:2025-09-15  来源:微游甘肃

    星耀祁连,他举杯邀月,长风万里吹不散那声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。

     陇山叠翠,他拄杖行吟,边秋一夜替大唐写下注脚。

     假如,诗仙李白、诗圣杜甫与一众诗坛名家齐聚甘肃,踏上“如意甘肃·山河共秀”新媒体共创之旅,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旅之约,又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意火花?

     别急,先让诗人们把“朋友圈”拉进群里——贵州、江西、内蒙古、宁夏、青海、山西、陕西、四川、浙江、重庆、新疆、江陵……

     且看诗行里的山河契阔,早已埋下无数伏笔。

     李白仗剑出蜀时,“朝辞白帝彩云间” 的快意与 “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” 的苍茫在笔端相遇。蜀道的崎岖与丝路的辽阔,千年后仍以文旅为脉紧紧相牵。他笔下重庆 “朝辞白帝” 的轻舟与甘肃 “西出阳关” 的驼队,是天涯路上最动人心魄的坐标,那份对天地辽阔的向往,与甘肃的苍茫意境浑然相融。

     杜甫在秦州(今甘肃天水)写下 “莽莽万重山” 的沉郁,秦州的秋风曾拂过他的衣襟,而江西 “吴楚东南坼” 的壮阔也曾震颤他的诗心。甘肃秋风与洞庭波,早已是黄河文化带串联南北的共情密码。从长安 “会当凌绝顶” 的起点,走到秦州 “满目悲生事” 的栖居地,唐时驿道化作如今陕甘文旅交融的通途,他的笔触里,藏着甘肃与山河大地的深沉联结。

     王维的 “大漠孤烟直” 与 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在宁夏与甘肃的土地上凝成丝路双璧。孤烟升起的方向,是甘肃河西走廊的辽阔;阳关外的牵挂,是边塞大地的深情。内蒙古 “风吹草低见牛羊” 的牧歌,与甘肃 “凉州七里十万家” 的市井声,在他的诗中化作边塞最壮阔的对仗,勾勒出甘肃兼容并蓄的气质。

     王昌龄在青海湖留下 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 的豪语,与月牙泉的澄澈同作西域的眼眸,那份豪情与甘肃戈壁滩上的坚韧相映;柳宗元在柳州(今属广西,与贵州山水相依)写下 “江流曲似九回肠” 的乡愁,与岑参在玉门关的 “故园东望路漫漫” 跨越山海同频共振,道出甘肃作为丝路要道的离情与牵挂。

     苏轼在浙江观潮时,早将 “乱石穿空” 的潮声与 “陇云晴半雨” 的云色织入诗卷,甘肃的云影里,藏着江南与塞北的对话;王之涣在鹳雀楼 “欲穷千里目” 的豪情,与王维 “萧关逢候骑” 的苍茫,共同勾勒黄河流域的精神图谱,而黄河奔涌的身姿,正是甘肃最磅礴的背景。

     此刻,当全国各地的新时代创作者们站在广袤而神奇的甘肃大地上,这场以新媒体为纽带的文旅盛宴即将徐徐展开。

     若问谁能代言甘肃?是李白笔尖 “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” 的苍茫云海,是杜甫抬头望见的 “月是故乡明” 的旅居秦州,是王维目送 “大漠孤烟直” 的天地辽阔,更是王昌龄剑指 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 的边塞豪情……

     且看文旅创作者的镜头里,这片土地的每一处景致都像被时光打磨过的明珠,在历史长河与自然旷野中闪烁着独一份的光芒。

     雷台汉文化博物馆里,东汉铜奔马正踏着飞燕腾空而起,马蹄下藏着整个河西走廊的骄傲 ——99 件铜车马仪仗俑列阵而立,45个铜俑神色肃穆,39 匹铜马蓄势待发,仿佛下一秒就要重现汉代 “车辚辚、马萧萧” 的丝路盛景。

     武威市博物馆更像一本摊开的通史,46191件文物是跳动的文字:从新石器时代的陶罐到西夏的文书,从丝路的驼铃到明清的匾额,每一件都在说 “这里,曾是文明的十字路口”。 

     隔壁的武威文庙则藏着另一种风雅,44 块巨型匾额在桂籍殿的卷棚下静静悬挂,最古老的那块已守了三百年,木头上的墨迹还带着明清文人的风骨,而对门的西夏博物馆里,“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” 正用神秘的西夏文讲述着王朝往事。

     站在乌鞘岭观景台,祁连雪山像披雪的武士列队而立,脚下的草原却铺成绿毯,牛羊是撒落的珍珠,经幡在风里写着高原的诗。这里的每一粒石子都记得,张骞的驼队曾在此歇脚,玄奘的脚步曾踏过晨光。

     甘肃省博物馆里,“马踏飞燕” 的真品总被镜头包围 —— 马的矫健、燕的轻盈,在青铜上凝固成永恒的瞬间。百年中山桥上,铁架的锈迹里藏着老兰州的故事。站在桥上看浊浪东去,耳边是羊皮筏子的号子,鼻尖是牛肉面的香气,这大概就是黄河给兰州的独家馈赠。 

     炳灵寺的佛龛嵌在丹霞峭壁上,北魏的佛像凝视黄河已有千年。乘船靠近时,石窟像被时光雕刻的浮雕,唐代壁画里的飞天似乎正要掠过水面,把经文里的慈悲洒向滔滔河水。 

     桑科草原是大地的调色盘,夏天泼满绿,秋天染成黄。羊群是天上掉下来的云,牦牛是黑珍珠撒在草间,牧民的帐篷里飘出酥油茶香,骑马的汉子挥着鞭子,把牧歌甩向远方。

     冶海藏在峡谷深处,像块会变色的宝石 —— 春天是翡翠,夏天成了蓝宝石,秋天又染成孔雀绿。湖边的经幡跟风说着秘密,山影倒映在水里,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湖,难怪当地人叫它 “圣湖”。

     和政的化石会说话,“和政羊” 的骨架还保持着奔跑的姿态,“铲齿象” 的牙齿诉说着百万年前的草原。在这里,时光是倒着流的,你能看见青藏高原从海洋变成草原,看见古生物在镜头前 “复活”。

     甘肃从不是单一面孔:它是诗里的边塞,是镜头里的秘境,是博物馆里的千年故事,是草原上的风与自由。当文旅创作者的镜头对准这里,每帧画面都将是甘肃写给世界的明信片 —— 苍茫、沉郁、壮阔、豪情,还有藏在细节里的温柔。

上一篇: 没有了
下一篇: 没有了
  • 15682827113
Copyright  ©  2023-2025 All Rights Reserved 版权所有: 沈阳荣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  辽ICP备2024028110号-3  技术支持:甘肃启航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辽B2-20240703  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:辽网文(2024)2654-414号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:(辽)字第02068号